
找回家庭:
農村代際合作與老年精神健康
王 晶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6年4月
精神健康一直是社會學關注的范疇,個體的精神健康狀態必然嵌入在一個社會形態之下,由社會形態建構而成,社會結構、社會規范、社會價值觀等形塑著個人的社會角色和社會行為。在市場化環境下,農村老人不再扮演一家之長的角色,而是與青年人一樣,需要通過“經濟的”(比如個人收入)或“工具性”價值(比如看護孫輩)來證明自身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如果說傳統家庭秩序的維系有賴于家庭倫理,那么現代家庭秩序的維系基礎則在于家庭內部的社會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