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33d4h"></strike>
    <th id="33d4h"></th>

    社科網首頁|論壇|人文社區|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從農業現代化到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主體性研究

    2022-02-14

    從農業現代化到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主體性研究 

    王春光 著

    社科文獻出版社 2021年12月

     

     

     

     

    內容簡介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關鍵含義之一。它既是鄉村振興的實現方式,又是有待達成的重要目標。

    不論是鄉村振興還是城鄉共同富裕,都離不開現代化這條道路。農業現代化究竟對農村現代化起到什么樣的作用以及怎樣發揮作用,農村現代化又以什么樣的方式展開才能達到城鄉共同富裕,這些既是理論問題,又是實踐問題。

    社會學在探索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方面有兩個優勢,即系統性和行動主體視角。

    中國農村之所以獲得快速的發展,農村減貧之所以有了顯著效果,除國家具有很強的主體性外,社會文化主體性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和角色。改革開放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其真正激活了幾千年積淀下來的傳統社會文化活力,如此才使我們有了農村發展和減貧“奇跡”。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表明,鄉村發展和鄉村建設彰顯了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現代化發展中并不缺乏內生的現代性動力和機制,同時揭示了內、外現代性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重要性,為現代化理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踐案例。

     

    目錄

     

    總論

     

    邁向共同富裕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踐行動和路徑



    第一部分  文化主體性與農村發展 


     

    中國社會發展中的社會文化主體性
    鄉村建設與全面小康社會的實踐邏輯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民主”與“有效”治理的匹配
    鄉村振興中的農民主體性


    第二部分  貧困治理與可持續性 


     

    政策執行與農村精準扶貧的實踐邏輯
    農村貧困治理的實踐張力和可持續性
    農村貧困問題的設置與反貧實踐的延續性


    第三部分  歷史進程中的農村流動人口 


     

    20世紀90年代末的新生代農村流動人口
    21世紀初的農民工社會流動和社會地位
    “半城市化”:21世紀初農村流動人口的生存狀態
    “城鄉兩棲”:農村流動人口的第三條城鎮化之路


    第四部分  轉變中的城鄉結構 


     

    城鄉結構:中國社會轉型中的遲滯者
    “撤并村莊”:城市化進程中行政社會的實踐邏輯
    城鄉社會福利的一體化
    機會平等:新的城鄉一體化分析框架
    經濟發展機會與城鄉一體化


    第五部分  村民自治與農村現代化 


     

    社會分化和轉型背景下的中國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的社會基礎和文化網絡
    農村現代化的階段性指標體系

    欧美ZOOZ人禽交免费_无码H黄动漫在线观看免费_亚洲制服丝袜自拍中文字幕_手机看片久久国产免费
  • <strike id="33d4h"></strike>
    <th id="33d4h"></th>